.
当前位置: 绩溪县博物馆 > 文章详情

绩溪:社会参与县域文物保护见成效

作者: 刘双葆 文章来源:绩溪县政府办 点击数: 3410 更新时间:2018/1/24 11:27:41

    安徽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大省,人文历史资源丰厚。近年来,通过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以及新一批四级级文保单位的公布,全省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水平显著提高,馆藏文物的数量呈现大幅增长。同时,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文物抢救与文物利用、文物保护与资金投入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单纯依靠政府力量和财政支持的文物保护思路,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如何围绕文化强省的总体目标,整合社会资源,加大保护利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推动文保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地处皖南山区的绩溪县,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共登记有不可移动文物760处,其中国保4处,省保13处,市、县级文保单位53处。分散在城乡各地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点多面广,流散文物价值不菲,数量可观。近年来,绩溪县积极打造“文旅强县”,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方面探索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做法。本文拟结合绩溪实际,围绕县域文物保护中的社会参与,从末端入手总结经验、思考对策、谋划未来。

(图片来源网络配图)


深度发掘,厚植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文化根基

    地理环境的相对封闭,使古代徽州极少受到兵燹冲击。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未曾中断,根植于社会基层的崇文重教、珍视文物的氛围绵延不绝,层累地造成了璀璨的徽州文化,也奠定了绩溪文物大县的社会基础。
    作为典型的宗族社会,古代徽州每逢编撰宗谱、维修祖墓、祖屋、祠堂、义塾,兴建道路、桥梁、路亭、沟渠等活动,往往由宗族召开会议,依靠集体力量协作完成。宗族中的官宦士绅也会慷慨解囊,捐资支持。例如:绩溪县祝三村村民为了方便商旅和往来安全,在宋代就依靠宗族集资和乡绅捐助修成了通往杭州的石板路,又自发成立“祝三路会”,世代相继,接力守护,数百年如一日,成就了中国三大古道之一的“徽杭古道绩溪段”。又如:明代兵部尚书胡宗宪身处庙堂,情牵故里,在返乡期间亲自主持并出资重修了家族祠堂,奠定了今日龙川胡氏宗祠的总体格局和建筑风格。
    在宗族观念的深刻影响下,古代徽州社会和徽州人普遍热心于公共事务,对固有文化和先人遗物抱持一种特有的温情与敬意,涌现出众多薪火相传守护老宅、捐款集资重修宗祠的案例。可以说,古代徽州社会和徽州人朴素地具备了一定的文保意识,自觉或不自觉地担当了那个时代文物保护的参与者。
    当前,开展县域文物保护,特别是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实践中,应当充分发掘和利用根植在社会基层中的文保意识,鼓励家族成员、村民组织、旅外人士、当地企业的参与,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提升公众在文物保护中的存在感和参与度,动员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根本上突破县域文物保护的困局,找到文物保护的不竭动力和源头活水。


多措并举,培育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发展机制  

    近年来,绩溪县在政府主导下,一方面发挥文物保护职能部门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注重动员全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县域文物保护的实践中,使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传统文保方式的传承与发扬。绩溪县在推进古建筑、古民居保护的过程中,注重传承和发扬古代徽州宗族文物保护中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重视对乡土社会中民间力量的利用,持续探索以同宗捐资、出力等方式,开展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修缮。近年来,绩溪县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同宗捐资,先后完成了对坦头汪氏宗祠、仁里光启堂、祝三高氏宗祠、龙源鹤岱文星桥等文保单位的修缮。县文物部门全程提供监督指导,定期检查修缮进度,确保工程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环节的专业和规范。可以说,绩溪县对古代徽州传统文保方式的继承与发扬,既节约了有限的文保资金,又增进了同宗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起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保组织和志愿团队的参与。在绩溪县城乡活跃着一支由县文物局牵头组建,由县文保业务骨干、乡镇文化站人员、社区文物爱好者、乡村文物志愿者、各文保单位管理员和讲解员等组成的“文博使者”志愿服务团队。截止目前,绩溪县共有文保志愿者100余人,他们通过组建微信群加强线上交流互动,组织线下志愿活动。特别是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文博使者”志愿服务团队都会开展一系列文物保护的宣教活动。如:组织小分队上山下乡,走访调查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现状;到群众家中发放宣传册页,提供免费的文物鉴定服务;讲解文物保护的意义和文物鉴定的知识;现场解答群众对文保政策法规的咨询和疑问等。
    此外,在一些文保单位还坚守着一批义务管理员和讲解员。如:上庄镇旺川村的退休老人曹助林热爱文物保护事业,一直自愿承担着省保单位旺川太平天国壁画的免费讲解。为了更好介绍太平天国壁画,他买来太平天国方面的历史书籍,利用闲暇,坚持自学,成为村里太平天国史的行家里手。又如:上庄镇上庄村的下岗职工胡美珍主动请缨,负责国保单位胡开文纪念馆的日常维护。她守护在胡家老屋的天井里,十多年如一日,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胡开文墨业的来龙去脉,与文物保护结下了难解之缘。
    民间收藏的发展和有序引导。绩溪县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有着丰厚的民间收藏。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群众的文化需求迅速增长,民间文物收藏的热情也水涨船高。2009年,为了适应民间收藏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方便收藏爱好者间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绩溪县民间收藏家协会应运而生,标志着绩溪县民间收藏走上规范化、正规化的新阶段。民间收藏家协会成立以来,积极加强与县文物部门的合作,先后多次邀请省文物局、省鉴定站的专家来绩溪开展培训讲座,提升了民间收藏爱好者的文物鉴定的能力和水平。此外,民间收藏家协会还在县文物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在绩溪文庙附近设置了定期的民间收藏交易市场,便利民间收藏的合法流动和相互转让。同年底,央视“寻宝”摄制组走进绩溪。为了配合节目录制,绩溪县开展了多场民间收藏的海选活动。邀请多位文物鉴定专家,现场提供民间文物的免费鉴定。来自全县的近千名收藏爱好者与文物专家面对面交流,1200余件藏品中的近八成被鉴定真品。特别是姚民和收藏的《中国近现代名人书札》,囊括了曾国荃、李鸿章、翁同龢、张之洞、端方、康有为、梁启超、盛宣怀、冯桂芬、罗振玉、侯外庐、王星拱、郭沫若、竺可桢等众多近代名人的亲笔手札,从千余件民间藏品中脱颖而出,荣膺“绩溪民间国宝”的美誉。这次海选,既是对绩溪县民间收藏的全方位检阅,又普及了文物的鉴定知识,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推动绩溪县民间收藏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文物与文保资金的社会捐赠。为改善文物保护条件,绩溪县投入逾亿元资金新建综合性博物馆,吸引众多藏家和社会人士捐赠文物。上世纪八十年代,绩溪县先后多次接受民间文物捐赠,特别是葛循涛捐赠的包括黄宾虹、吴昌硕画作在内的百余幅书画精品,以及胡丛捐赠的胡适系列书信对联,其中许多被评定为一、二、三级文物,成为绩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九十年代,随着众多绩溪籍港澳台胞返乡寻根祭祖,文物与文保资金的捐赠日益增多。例如:旅台胡适族人、江冬秀晚年管家胡祖亮,利用回乡探亲机会,从台湾带回一大批胡适夫妇穿用过的遗物,无偿捐献给家乡,填补了绩溪县胡适晚年藏品的空白。1996年,旅外人士曹浣、曹诚渊捐资140万元,一次性修复了绩溪学宫的门楼、泮池、泮桥、棂星门等。近年来,绩溪县文物与文保资金的捐赠高潮迭起。2013年,为了支持家乡文化事业,绩溪县民间收藏家们自发行动起来,将多年收购的数百件藏品捐献给绩溪博物馆,极大丰富了绩溪博物馆的文物馆藏。2017年初春,国内美学泰斗、书画大师郭因将精心创作的100幅书画和50幅友人贺寿作品无偿捐献给家乡,刷新了绩溪博物馆多年来一次性接受捐赠的历史记录。
    城乡民办博物馆的蓬勃兴起。与国有博物馆相比,民办博物馆的展陈往往更为突出民俗民生和雅俗共赏,也更具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近年来,绩溪注重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出资创办民办博物馆。被誉为“安徽省首家村级博物馆”的宅坦村博物馆,由上庄镇宅坦村举办,充分利用村中现存的古建筑、古民居,展示龙井胡氏文化,重温宗族家风家训,再现传统农耕文明。由绩溪家德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家德筹资举办的许氏博物馆,囊括了徽州三雕、民俗器物、书画文房、楹联匾额、革命文物、古玩杂项、佛教文化等方面的精美藏品1600余件,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品质之精在安徽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民办博物馆中都堪称一流。此外,由绩溪县人民检察院举办的廉政文化博物馆、瀛洲镇仁里村举办的程氏文化博物馆等也正在加快建设中。作为国有博物馆的有益补充,民办博物馆在广泛调动社会资金、充分利用民间收藏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文旅企业参与景区文物保护。在先后打造龙川、仁里、湖村、上庄、徽杭古道等景区的同时,依托县域内丰厚的古村落、古民居文物资源,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加快发展文旅产业。一方面,加大县外文旅企业的招商力度,成功引入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等国有大型文旅企业的投资项目,组建绩溪徽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和企业化的管理,加快推进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另一方面,鼓励县内文旅企业的参与,积极调动社会资金,科学规范景区运营,改善景区内不可移动文物的周边环境。例如:通过募集企业资金,利用长期空置、濒临倒塌、不利于原地保护的古民居,实施整体搬迁和异地保护,打造的上马石紫园、古孔灵浧园、胡宗宪尚书府,成为绩溪县文旅企业参与文物保护的成功探索和经典范例。文旅企业对景区的运营管理和开发利用,既带动了文旅产业和地方经济,又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物质支持和内在动力,使文化旅游和文物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探索文物保护的“互联网+”模式。地方财政的吃紧和文保资金的不足,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文物保护的“短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14年7月,绩溪县首创古建筑、古民居保护的“互联网+”模式,在知名的千年古村仁里村,村民委员会联合安徽亮景文化旅游开发公司,通过淘宝网众筹平台,共同发起了“万人众筹,重建中国最美古村落”项目,为该村的仁里私塾等18处古建筑、古民居筹集修缮经费。项目上线仅数天时间,就成功“试水”吸引来自全国的16162人次参与,成功筹集资金588623元,既缓解了文物修缮的资金压力,又普及了文物保护的专业知识,极大地提升了绩溪县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综合施策,构建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环境体系

    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围绕文物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通盘谋划和全面部署。一年多来,绩溪县坚决贯彻执行文件精神,锐意进取,多措并举,把文物保护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制定出台《绩溪县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办法》、《绩溪县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初步建立起鼓励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政策框架。未来,绩溪县将再接再厉,综合施策,完善鼓励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政策措施,构建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环境体系,培育以文物保护为宗旨的社会组织,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切实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努力形成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新格局,让人民群众共享文物保护的成果。
    不断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尽快细化扶持补助办法。在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和扶持办法,构建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政策体系。制定和出台《绩溪县古建筑迁移保护利用暂行办法》、《绩溪县古建筑抢修保护利用暂行办法》、《绩溪县古建筑保护利用招商引资暂行办法》、《绩溪县民办博物馆发展扶持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制定鼓励和支持城乡群众自治组织保护管理使用区域内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具体措施,为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细化对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扶持、补助办法。如:与居委会、村委会等城乡群众自治组织签署协议,明确文物保护的责任义务,对其在日常管理方面的工作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城乡群众自治组织合理使用区域内尚未核定公布为文保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积极开展文化旅游。对于社会力量自愿投入资金,参与保护修缮市、县级文保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保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在依法依规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给予一定期限的使用权;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民办博物馆发展扶持资金,用于扶持补助民办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举办展览和日常开放等;新建民办博物馆或对已建成民办博物馆进行提升改造的,按资金投入、实际面积及社会效益进行一次性补助;对于向国家捐献文物、捐赠资金投入文物保护,为文物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组织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和补助奖励等。
     持续加大文保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报纸、横幅、广播、电视、手机短信、门户网站、社区论坛、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多种渠道,加大对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提升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物保护意识;在制定文物保护的政策措施和文物修缮的工程方案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专家学者、社会团体、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群众来信、调查问卷和网络投票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营造全社会人人关心文物保护、人人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带动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文保团体、社会名人乃至普通公众参与到文物保护中。
    发挥文保志愿者的作用,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重视文保志愿者的作用,不断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到文保志愿者队伍中来,持续加强对文保志愿者的教育培训,尝试建立文保志愿者认领邻近文物点的日常巡查制度,鼓励他们将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即时上报反馈给文物部门,探索对优秀文保志愿者的表彰奖励机制。注重规范民间收藏交易市场的秩序,指导民间收藏家协会的日常工作,对于民间收藏的鉴定需求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协助。鼓励民间将收藏的文物在博物馆开办展览,或捐赠给文物管理部门和博物馆,使文物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利用。
    着力创新社会参与方式,切实加强日常监督指导。将创新发展融入文物保护工作中,深入总结仁里村“万人众筹,重建中国最美古村落”项目的宝贵经验,充分利用互联网众筹、公益性基金等平台,采取社会募集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监督和指导,开展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严格文物工程监理制度,杜绝拆真建假和拆旧建新,确保文物修旧如旧,确保文物安全万物一失。结合绩溪县实际情况,完善政府的统筹管理和规范引导,建立社会参与古建筑、古民居保护的长效机制,做到管理科学,保护得力,利用合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群众是文物的创造者、守护者、传承者,社会参与是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力量。下一步,绩溪县将继承历史传统,总结现实经验,谋划未来发展,持续推动和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契机,不断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籍此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2017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绩溪县文物所(绩溪县博物馆、绩溪县三雕博物馆)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华阳镇良安路100号 电话:0563-8167190 邮编:245300 皖ICP备17022286号
技术支持:亿家网络 皖公网安备 34182402000175号